BJ Museum of Sci and Tech_Flickr

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的DNA雕塑。 图片来源:Mitch Altman(Flickr.com,CC许可证(CC-BY-SA 2.0)),2011

中国与全球科学体系

莉泽·迈特纳研究团队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科学论文产出的第一大国。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因其前沿但偶有争议性的研究成果及方法不时登上国际新闻,大量来源于中国的资金也不断涌入国内外各类创新研究及实验。中国的政治领袖更是日益强烈地明确表达,将中国打造成科技强国的雄心。如此明显地利用科学达成政治目标的战略,可视作为自冷战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不少远观者对这些事态发展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初步评估:当一些人已在担忧全球学术界不久将被“中国科学”淹没,另一部分人仍坚决否定在威权体制下实现真正科学领导的可能性。

脱离博人眼球的报道风格,此团队致力于更为深入并全面地探究这些发展,尤为关注政治体制与其它社会结构这两大环境因素,在当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合作以及世界科学中,对科学研究起到的作用。莉泽·迈特纳研究团队“中国与全球科学体系”结合社会科学的视角和地域研究的专业知识,力求为以下的核心研究领域提供框架:

中国视野中的科学社会地位

  • 这包括在宏观层面探求科学学术自由/自主的概念化及其替代选择,对历史上科学成就的叙事与范式的演化、连接及断裂,社会主义传统和冷战式体系竞逐,1978年后以改革为导向的”技术官僚“模式,一种时下新颖且看似独特的科学民族主义,以及大众对科学和学术的理解。在地方治理和公众抗议等微观政治语境中,科学及其专业知识日渐攀升的功能和地位,也为此研究的一部分。

中国当代科学政策的结构、维度与规范

  • 了解并定位当前中国政府面向科学和学术政治计划的主要目标、要素、重心和规范性基础,以及此政策领域内的机构和参与者;研究国内外可观察到的相关政策程序和实践;分析“科学统一”理想,国家研究项目的战略选择,以及社会人文科学特殊性之间的潜在摩擦。

科学群体、网络及个体在中国以及国际合作中的被导性 vs.能动性

  • 此研究将评估政治对科学群体、个体及其网络的跨学科导向影响,同时将分析科学行为受引导或规范的程度,相对于实现独立主动权和能动性、甚至反抗策略的空间。

国内外科学标准及实践与社会价值观及伦理原则间的相互作用

  • 在中国国内以及国际范围的学术合作中,这些标准、价值观和原则是什么?是否会出现其中一方面影响、甚至主导其他方面的情况?如果是,以何种方式?

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与研究伙伴,将通过个人以及合作项目对这些核心研究领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尽管本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中国,以社会科学为基础路径,但历史性观点和各类创新的研究方法也将被包含在内。我们还力求保持研究的可及性,为比较分析提供平台,并期待与从事相似主题研究的学者进行交流。

Science and Political Regimes
more
Popular Science Representations of AI Research
more
The Politicization of Science in China
more